在注射剂质量控制领域,不溶性微粒和可见异物作为两类关键物理污染物,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2025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对这两类物质的检测标准和控制要求进行了重要修订与完善,标志着我国药品质量控制体系进入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新阶段。这些更新不仅反映了检测技术的进步,更体现了监管机构对用药安全要求的全面提升,特别是对特殊给药途径药物(如眼内注射剂、鞘内注射剂)的重视。
不溶性微粒系指溶液中除气泡以外非故意引入、可移动的不溶性粒子。其粒径在1μm~50μm之间。
可见异物系指存在于注射剂、眼用液制剂和无菌原料药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测到的不溶性物质,其粒径或长度通常大于50µm。
它们在本质上有以下重要的共同点:
物理化学共性:两者均属于不溶于水的异物,在注射剂中均属于非药物成分且非治疗必须物质。它们的存在不会增加药物的治疗效果,反而可以降低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污染来源相似性:不溶性微粒和可见异物都可能在药品的生产过程、包装过程、运输过程或储存过程中引入。主要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内源性两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环境控制、工艺优化和包装材料选择来最小化这些污染物的引入。
质量控制目标一致性:从药品质量控制体系的角度看,对不溶性微粒和可见异物的控制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物理污染物防控体系。新版药典要求对两者同时检测,分别从宏观(可见异物)和微观(不溶性微粒)两个维度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注射剂产品在物理纯净度上满足临床安全要求。这种双重保障机制能够有效地降低因物理污染物导致的临床风险,特别是对于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注射剂尤为重要。
对比维度 | CP0904可见异物检查法 | CP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
主要检测方法 | 灯检法、光散射法 | 光阻法、显微计数法 |
核心设备 | 可见异物检查伞棚灯、自动灯检机 | 光阻法不溶性微粒好色视频APP污下载、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好色视频APP污下载 |
检测环境需求 | 暗室环境,特定光照强度 | 洁净工作台,避免环境污染颗粒 |
人员资质要求 | 矫正视力5.0以上,无色盲 | 专业技术培训,仪器操作能力 |
不溶性微粒与可见异物检测方法比较表
不溶性微粒检测技术:主要采用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光阻法利用微粒通过检测区时对光的阻挡作用进行粒径分析和计数,适用于大对数澄清近水溶液;而显微计数法则通过滤膜过滤和显微镜观察直接计数。适用于粘度高、易析出结晶或易产生气泡的制剂。在美国药典USP<1787>针对蛋白类药物的不溶性微粒检测收录流式动态图像法,可以原液检测制剂蛋白聚集以及气泡和硅油等微粒,反应药品实时状态的颗粒的真实形貌。
可见异物检测技术:主要采用灯检法和光散射法,药典强调了对于点状物、2mm以下的短纤维和块状物等微细可见异物的可接受标准。新版药典新增的<9016 注射剂可见异物控制指导原则>指出对于乳状液型注射剂、混悬型注射剂、细胞制剂、有色溶液、注射用冻干制剂、不透明或有色容器包装的注射剂、预填充式注射剂、粉液双室袋、大容量或极小容员的注射剂等,可使用显微计数法做补充检查。
可见异物检查是所有注射剂和眼用液体制剂的强制性检查项目;25版药典不溶性微粒检查扩大了检查范围,从“静脉用"到所有注射剂都应检查,同时新增了<3903生物制品眼用注射剂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和<4206药包材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体现了对药品不溶性微粒全生命周期控制的重要性。
2025版《中国药典》对不溶性微粒和可见异物的控制要求,标志着我国药品质量控制进入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新阶段。通过明确区分两者在粒径范围(>50μm与1-50μm)、检测方法(灯检法/光散射法与光阻法/显微计数法)和适用范围(所有注射剂与静脉/鞘内注射剂)上的差异,同时强调它们作为非治疗必需物质的质量控制共性,新版药典构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对不溶性物质的质量控制体系。
好色先生TV下载科技深耕制药行业颗粒检测多年,拥有YH-LEIP系列光阻法不溶性微粒好色视频APP污下载、YH-MIP系列显微计数法不溶性微粒好色视频APP污下载、YH-OFM可见异物好色视频APP污下载、YH-FIPS系列流式动态图像法粒度仪、YH-USP伞棚灯系列在行业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积累了大量用户。
电话
微信扫一扫